碰到个职场二逼

有些事情没有想清楚,为了不让即来的灵感消逝,暂且就这么写吧。

领导拉一会让玉川帮忙看个问题,实际上问题并不大明显,我在会议上讲了一些现状,期待玉川能够给出一些建议来,哪怕是没有好的建议,说出来即可。他却说没有问题他就这么结束吧,还未等领导和我反应,电话就直接撂了。这人二就二在玩世不恭。我内心隐隐有些不满,心中颇为不怿。

上个月他讲消息队列,作为主讲,他没有发邮件,只是临近主讲前的四个小时才在群里通知了一声。后又有大部分人在线听他一个人讲,无论华为还是外包员工。主讲结束,有人希望可以提供屁屁踢,他显得各位不乐意,只是说需要的话可以私下单聊。看起来相当不愿意共享出来。屁屁踢中的内容还有绘图均是在网上可以搜罗到的,并非他自己独有的成功。私下有人不乐意了,悄悄地说,他这算什么,还怕别人剽窃了他的成功吗?大抵是刚毕业没两年吧,只不过是个格局狭隘的人。

对于他,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个没成熟的孩子,说他是个职场人似乎并不恰当。这么评论他不单单因为他的做派行令人不怿。我当真对此类人不甚了解,到底他是故意为之,挑逗人生闷气还是他天生性格如此,我不曾搞明白过。当然,心里的确是不好受,然而后来想想也没什么,就如销售在面对顾客时被顾客臭骂一通并没什么打不了。衣服脏了,掸一掸身上的灰尘也是一样。

想到此节,我觉得心情愈发平和,平静了许多,认为这种冒犯可以轻而易举地接纳,不必耿耿于怀。成长是以心理承受度为衡量依据的,隐隐间我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叫高情商,大约是一种积极的心里接纳度吧。

回看这段文字描述,大约还是觉得没有写的贴切细腻,细节表达不够充分。看来这类细节素材还需要多加积累,不断地完善这些生活细节,因为细节在写小说的时候很难模仿,不似故事情节。捕捉这种稍纵即逝的行为和心理感受成了平常写作的一大功课,所以身边得有笔。对细节的锤炼也是平时的功能,否则只是一堆文字垃圾。

作家就是生活中的观察家,除了内观,更需在意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反应、行为、说法,甚至于心理活动。不一样的性格便有不一样的反应。观察一切人,书写一切人,描述一切人,作品才有丰富饱满的机会。这些细节促成了作品在阅读时的极致体验。

【广告时间:阿里云小站官方上云,近期优惠就用阿里云ECS云服务器。】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    暂无评论内容